已阅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装配式建筑新纪元:政策引领、技术革新与智能建造的全方位崛起

 

发布时间:2025-11-24   字号:【

 技术体系与政策支持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推动。2025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装配式建筑可复制可推广技术体系和产品目录(第一批)》,旨在引导行业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体系与产品,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助力“好房子”建设。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例如,四川省为2025年设定了明确目标: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42%以上,并且项目单体装配率需不低于50%。为此,他们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推广BIM技术、积极推行装配化装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点。

 

杭州市则有“隐式框架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等3项创新技术入选了上述国家级推广目录。该技术体系通过将宽钢管混凝土柱隐藏在建筑墙体内,有效解决了传统钢结构住宅“凸梁凸柱”的问题,建筑适应性强。通过标准化设计,仅用5-8种截面尺寸就能满足一栋常规住宅85%以上的构件需求,实现了用钢量节约10%,综合制作成本节约15%-20%。

 

结构系统与连接技术革新

 

结构系统的创新和连接技术的进步,是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

 

  • 楼盖系统的轻量化与性能提升


    研究表明,采用新型混合楼板连接节点的预制混凝土夹芯楼盖,能显著提升楼盖体系的抗弯性能,并有效减轻结构自重。同时,中建科工最新申请的“装配式建筑楼承板及其施工方法”专利,通过优化的连接件设计,旨在进一步缩短施工周期。此外,池州市在项目中应用的“芯模—空心楼盖技术”,通过在楼板中嵌入永久薄壁箱体形成空心结构,也实现了减轻自重、节约材料和压缩层高的效果。

     

  • 围护系统的保温与抗震性能


    在围护体系方面,采用基于套筒的螺栓连接技术的预制轻骨料混凝土保温夹芯墙板,展现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实验证明,该技术在抗侧向荷载能力和延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L型钢板螺栓连接

 

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

 

智能建造是装配式建筑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

 

  • BIM技术全过程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贯穿于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的全过程。四川省在其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广BIM技术,目标是实现“一模到底”及竣工图BIM信息模型交付。

     

  • 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在工厂里,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构件切割、焊接、喷涂等环节。铁木辛柯等公司已建立了数字工厂,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实现构件的自动化、精细化加工,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产业工人技能升级:面对新的建造方式,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四川省创新性地采用“院校+基地+工地”模式组织产业工人轮训,并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加强BIM应用、机器人操作等关键岗位技能的培训。

     

可持续与低碳技术

 

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是未来的明确趋势。

 

  • 绿色建造方式:相较于传统现浇施工,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周期、资源利用率、施工质量及环保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上有研究利用竹材和竹生物混凝土开发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预制避难所,为可持续建筑提供了新思路。此外,2025年巴特芬创新奖中展示的多种高性能隔热、防水和密封产品,也反映了全球市场对提升建筑能效和可持续性的关注。

     

  • 装配化装修:四川省计划在保障性住房、学校、酒店等领域推行装配化装修技术,实现“建装一体化”,并推动其向家庭装修和智能家居领域延伸。

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政策与标准持续完善:以住建部发布的推广目录为指导,各地将陆续出台更细致的标准和支持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技术体系不断创新:“隐式框架”等结构体系将更注重与建筑功能的融合,推动建筑品质提升。连接节点等核心技术仍是研发重点。

 

智能建造深度融合:BIM、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将更深入地应用到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各个环节,推动产业升级。

 

绿色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将更多采用绿色建材和节能技术,并与装配化装修结合,更好地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文章来源:预制建筑网

版权声明:此文章来源已标明出处,如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网,我们会尽快答复与处理!

分享到:
联系电话:0455-5738009           吉ICP备11002573号
Copyright © 2015 YATA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ved.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